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记者 彭岩 四季度是银行冲刺年终经营目标的关键阶段。近期,不少中小银行开启了“两线作战”模式:在全力“完成”全年业绩的同时,也在为2026年“开门红”预热。有受访者分析,这种模式既体现了中小银行针对当前约束和市场竞争的主动适应和调整,也体现了银行业竞争逻辑的转变。 产业发展 发展重点 发展导向 发展导向 发展导向 发展导向 发展导向 发展导向 发展导向 发展导向 银行业-逐步脱离传统路径,向提升服务响应效率、优化客户体验的精细化方向发展。中小银行“两头紧抓” 往年四季度,中小银行的工作重点多在“强化指标”,但今年有银行“一手抓年底,一手谋明年开局”。 10月以来,衡南农商行、淮安农商行、宁波东海银行等多家地方银行密集开展业务会议。 10月14日,衡南农商行召开劳动竞赛动员暨第四季度工作会议。在分析前三季度经营数据和业务短板后,该行对下一阶段工作提出了三点基本要求:一是用考核奖惩激励员工奋发图强。严守合规底线;二是锚定核心业务和多元化业务协同,聚焦存贷款冲刺全年工作,同步发展电子银行、金融场景和中间业务;三、将化解风险和不良清收列为四季度紧迫任务,确保冲刺指标与风险防控齐头并进 同日,淮安农商行四季度工作会议提出,在信贷扩张、风险管控、模式转变三大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果,多项指标位居全省前列,为“全年成功”奠定了基础 “好的开始。”值得注意的是,与往年相比,今年不少中小银行提前开始了“开门红”准备工作。往年11月至12月启动的工作,如今已是与第四节末同步推进。例如,10月11日,宁波东海银行在第三季度经营会议和“开门红”会议上明确,“努力的终点”和“打开布局的大门”要并举,以“从头开始冲刺”的姿态,为2026年的开局做好准备;山西河曲农商行也表示,将未雨绸缪,抢占先机,争取明年“开门红”。苏州商业银行特约研究员薛红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中小银行四季度的布局逻辑很明确:最后阶段,围绕存贷增长、不良贷款减少、拨备稳定、利润改善四大主要指标,确保“好结局”。 2026年,随着“开门红”阶段的升温,业务重心明显调整。存款存款告别高息存款,转向结构优化和低息存款储蓄费用,推行个性化理财。信贷方面,我们坚持“支农支小”的原则,向合作伙伴和绿地倾斜,简化流程,创新产品。业务中介以代收代付服务和保险代理服务为重点,打造新的增长点,优化收入结构,为明年开局奠定基础。走向“创造价值” 薛红艳认为,今年四季度,多家中小银行同步推进“最后冲刺”和“开门红预热”,既是应对外部变化的主动调整,也是缓解内部压力的必然举措。从外部看,全国性银行凭借资本和网络优势正在下沉市场,而中小银行则要依靠“灵活决策、扎根市场”。对内,由于净利狭窄和优质资产缺乏的双重压力,中小银行需要主动延长营销周期、进行公司重组、年终奖金等。薛红艳进一步分析:“这种转变体现了银行业竞争逻辑的深刻变化。也就是说,行业竞争的主体已经从过去依靠“价格战”的粗放模式转向以“创意价值”为主的精细化发展。在当前监管严密、利差利率不断循环的背景下,客户利息增加的效果是,客户的发展也是在客户的发展中单独进行调整,更加注重通过提高服务效率、优化客户体验来提高主体竞争力。杨海平 上海研究院研究员f财法人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不少中小银行早早就开始预热,为明年的“开门红”。相比往年,更好地体现了他们对行业竞争加剧、格局重构、差异化和底线安全的认识。预计“最后冲刺+开门红预热”的同步推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银行的竞争压力,为2026年开局储备业务和客户,帮助中小银行抢占竞争优势。薛红艳表示,总体来看,2026年中小银行的发展将呈现“稳健增长、更加注重价值”的特点。业绩增长预计将相对稳定,银行的战略重点也将从规模扩张转向可持续经营。机遇方面,政策推动红利持续释放,涵盖设备更新、绿色经济等多个领域。农场振兴也催生了大量定制化金融需求。此外,科技赋能不断深化,帮助银行提高画像和风控效率。 (编辑:蔡青) 中国经济网公告:股市信息来自合作媒体和机构。这是作者的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需自行承担风险。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备0400号)